中国江西网讯 都昌县汪墩乡共有扶贫重点村8个,现有建档立卡贫困户1428户5137人。今年以来,在都昌县委、县政府和脱贫攻坚指挥部的领导下,该乡严格按照脱贫攻坚的时间表和路线图,围绕“三集中、三精准”,多管齐下,创新“加法”,跑出脱贫攻坚“加速度”。
“调度+宣传”集中精力 精准认识定方向
搞好精准脱贫,关键是思想认识问题。该乡创新“12345”工作法,建立最强有力的动员机制和最广泛的宣传机制,着力解决乡村干部、农村党员、困难群众三种群众思想认识上的“精准”问题,形成干群齐心抓扶贫的良好氛围。即每半个月至少召开1次脱贫攻坚动员部署会,每周召开2次重点扶贫村书记脱贫攻坚调度会,每天分上午、下午、晚上3个时间段向工作微信群上报工作进度,工作不足和存在的困难,乡村干部每周不少于4天进村入户宣讲。此外,创新宣传手段,丰富宣传载体,做到媒体有版面、广播有声音、宣传有专栏、村村有横幅、社会有反响宣传“五个有”。即注重利用党支部工作微信群、汪墩乡脱贫攻坚群、汪墩清风微信公众号、短信平台等新媒体大力宣传,积极挖掘身边的脱贫致富典型和工作先进榜样。开通广播车,每天开展“村村通”宣传。每个要均设立宣传专栏,在“十三五”贫困村每个自然村书写4条以上固定标语,非重点村每个自然村于主干道醒目位置书写至少一条标语,乡村干部的宗旨意识、思想观念和能力素质得到了多方面的锻炼,党员群众的思想认识、主动帮扶、主动脱贫的内生动力也得到进一步提升。全乡共印刷标语460条,设置大型宣传板24个、宣传栏110个,发放宣传单5000余张,制作宣传折页1000余份;逐自然村召开群众会宣传政策,评议贫困户;连续3个月将扶贫有关活动作为全乡各支部党员主题日活动。微信公众号“汪墩清风”上发布扶贫工作简报共85期,受众达上万人次,有效形成了全乡干群合力脱贫攻坚的浓厚氛围。
“党建+分队”集中火力 精准推进瞄靶向
以党建工作为引领,发挥村党支部党组织政治功能和服务功能,创新开展“三带三心”党建主题活动,真正实现“党旗飘起来、支部领起来、党员动起来、群众热起来”。即先富党员带头帮扶献爱心、普通党员带头参与表初心、贫困党员带头脱贫树信心,强化党员示范带动作用,凝聚脱贫攻坚合力。抽调3名年轻干部充实扶贫工作站工作力量,除常规性维稳工作外,乡村干部90%的力量都集中到脱贫攻坚一线,安排85名干部组成24个小分队驻村工作,实行“白+黑”“晴+雨”“5+2”工作制,把小分队作为脱贫攻坚的精准力量,通过抓实“谁来扶贫”这个关键推动“扶谁的贫、怎么扶贫”问题的解决。
在工作机制、帮扶措施等方面突出精准性、实效性,有力推动了贫困村松穷土、拔穷根、致富奔小康。一是因人而异精准识别。针对“识别不准”“识别不全”“退出不准”问题,严格对照标准,围绕“不错评、不漏评、不错退”目标举全村之力,组织全体乡村干部进村入户开展“一问二看三访四比对五会”活动,积极发动群众,对照贫困标准,召开村组两级评议会议,采取票决制,对贫困户做到再精准,再由党员大会进行审核。所有识别结果由各村驻村干部、第一书记、书记、主任及包片正副片长签字背书,整改全过程乡、村、组三级公开、公示。通过整改共剔除不符合条件对象247户、764人;新纳入符合条件对象101户、394人。自然增加698人,自然减少241人,实增87人。做到问题一村村查摆,档卡一户户校准,帮扶一项项落实,资金一笔笔审核,政策一项项落地。二是因户施策分类帮扶。将脱贫攻坚工作规范化、常态化,对乡党委政府、行政村(居委会)、乡直(办)单位、结对帮扶责任人、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各自责任一一进行明确。充分发挥第一书记、扶贫工作队作用,落实部门结对、干群结对、社会结对等帮扶责任,着力在“准”字上下功夫、做文章。不仅摸清贫困户家庭人口、年龄、智力、体力等情况,还努力了解思想、性格、贫困原因等情况,努力找准每人、每户的脱贫着力点,因时、因地、因村、因户、因人施策,分别采取资金、技术、项目、产业、精神及能人带动等扶贫措施,通过实行一村一策、一户一法,实施点对点、人对人精准扶贫,让贫困群众真正脱贫致富。如全乡拿出50名保洁员岗位,解决贫困户就业难题,工资每月确保不少于500元。三是因地制宜规划产业。立足汪墩农业农村自身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创新扶贫产业“项目化”机制,形成了以一壶油、一杯茶、一果园、一大棚、一农庄、一光伏、一养殖“七个一”扶贫产业为核心的多元富民产业模式,产业已成为脱贫攻坚的支撑性力量。建设新妙湖小龙虾养殖基地、柑橘种植基地等大规模产业基地28个,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形成规模效益。同时积极扶持贫困户,发展“短平快”项目,发展养鸡、种菜等种养户162户,11个村级光伏发电站全部建成并网。积极争取扶贫贷款,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开通金融帮扶的“绿色通道”。四是因势利导夯实基础。坚持把改善基础条件作为精准扶贫的当务之急,以改善农村农民生活环境、增添福祉为目的,积极用好上级各项惠民政策,整合各种资源,积极破解农村发展瓶颈问题,认真谋划和实施一批关系百姓福祉的民生工程,着力改善基础设施条件,夯实发展基础,全力推进精准扶贫工作。今年大力推进村庄整治工作,对照退出标准和村庄规划,深入每个自然村进行全面细致的摸排,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精准制定项目库和工作清单,挂图作战,销号管理。目前共完成改水3674户、改厕3249户、改沟30578米、改塘38口、村内主路9896平方米、村内便道5541平方米。通过以上措施的实施,将从根本上改变贫困村发展面貌,有力加快了全乡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发展步伐。
“督导+问责”集中发力 精准落地树导向
汪墩乡不断强化督导、精准考核、严格奖惩等手段,层层传导压力,树立严明的正确导向,确保精准扶贫政策落地开花。一是督导督查同向并驱,确保节奏不变。乡党委、政府组成督查组,切实加大监督检查力度,每周开展分片督导不少于2次,将督查工作贯穿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全过程,特别是对驻村工作队驻村情况,各村工作情况,扶贫攻坚项目进展、产业发展、政策落实等情况认真开展明察暗访。对发现的问题,形成问题清单及时进行了“点对点”反馈,逐条认真对照检查,明确整改责任人、整改要求和整改时限。现已开展监督检查4次,发现整改问题16条。二是考察考核同步加强,确保尺度不松。将扶贫主战场作为乡村干部的精神状态、干事能力、工作作风考验的主战场,实行“月调度,周汇报”,定期召开整改工作交账会,对贫困村贫困人口数、贫困户逐户增减情况、贫困户签字公示情况、软件整理、贫困村整村推进进度等内容分别进行工作汇报。工作成效与个人年终考察考核挂钩,计入个人绩效考评。同时将结对帮扶情况纳入乡村干部个人考核体系,驻村情况、走访次数直接与工作绩效考核挂钩,对工作不到位、脱贫工作阶段任务没完成的乡村干部实行约谈等组织处理,让乡村干部干得好的有动力,干得差的有压力。三是整改约谈同频共振,确保力度不减。始终坚持“问题导向”这个抓手,对认识不到位、措施不精准、推进不够快、作风不扎实、扶贫资金使用不规范等问题,及时进行“点对点”反馈,明确整改责任人、要求和时限。对作风不实、工作不力、数据失真、推进滞后的村,采取约谈、警示谈话等形式进行问责,并配合采取经济处罚等手段,提升问责效果。对扶贫领域侵吞挪用、克扣抢占、优亲厚友等侵害群众利益问题坚决查处,助力扶贫政策在乡村基层扶真贫、真扶贫。今年以来,已查处扶贫领域案件2起。约谈乡村干部4人,警示谈话2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