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住瑞昌市大塘家园安置区内的曾欣和弟弟曾勇,都在去年秋季投入使用的第三小学就读。姐弟俩穿过一条道路就可以到校,再也不要去离家较远的学校上学了。学校活动丰富多彩,气氛活跃温馨,上学成了他们最开心的事情……这是瑞昌市推进教育均衡、解决进城务工子女入学难题的一个缩影。
从优化教育布局,缩小城乡办学差距到建立帮扶机制,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再到关注特殊群体,实现入学机会均等,瑞昌始终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立足市情,不断加大教育投入力度,有力地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让孩子同享一片蓝天,共享阳光雨露。
干群合力共为趟出均衡之“路”
教育是最大民生工程。为了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该市成立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的领导小组,先后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相关工作,确立“县域均衡、城乡共进、分类辅导、整体推进”总体工作思路,并与各乡镇、部门单位签订责任书,形成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同时,为加快工作进度,该市各部门单位部门通力合作,落实教育资金安排、用地划拨、工程立项、问题解决“四个优先”要求;教体局全面落实领导包片、干部包校责任制;分管领导每周一调度,做到亮排行、晒进展、先进赞誉、后进表态。定期在瑞昌报社、电视台等新闻媒体上开设教育专栏或专题,广泛宣传教育发展正能量,形成全市上下合力共为,共促均衡发展的良好局面。
整合教育资源奠定均衡之“基”
近日,记者走进瑞昌市大塘新区内,可见投资7460万元的第六中学项目工地上一片热火朝天。为进一步优化城区学校网点布局,切实化解城区学校“大班额”问题,瑞昌已经将学校建设纳入城市同步规划,优先建设。2013年投资200万元创办特殊教育学校。去年,投资5886万元建设的第三小学投入使用。今年,总投资1.05亿元建设的第五小学和现代职业中专项目同步推进。同时,去年先后撤并白杨、武蛟、洪岭三所农村初中,扩大了赛湖学校、二小、四小的校园面积,城乡网点布局日趋合理。预计两年内,城区大班额问题将会迎刃而解。
坚持把有限资金用在刀刃上。三年来,该市共投入约1.39亿元,新建、改造、维修校舍13.1万平方米,购置电子白板“班班通”717套、计算机3057台、图书43万册,装备语音室38间。如今,该市48所义务教育学校基本实现标准化,奠定了均衡发展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