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4日修水报一版刊发的《沙湾村民“晒”幸福》一文,报道了大桥镇沙湾村作为国定贫困村,近年来在县委办、中石化九江分公司的大力帮扶下,大力实施精准扶贫,村级基础设施得到很大改善,村民幸福指数大幅提升的扶贫典型。
该村樊福生、姚福海、姚佐稻、姚儒想、樊百先等村民经帮扶或发展了产业,或搬出了大山,或受益于村中基础设施改善,通过一对一的帮扶,走上了脱贫致富的道路。可以说他们的幸福生活完全得益于精准扶贫政策的实施。
精准扶贫是针对以往粗放式扶贫而提出的一种精准到人到户的新的扶贫模式。实施精准扶贫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根本需要,更是体现深刻的民生内涵。如今,扶贫工作进入“啃硬骨头”的攻坚阶段,这期间,扶贫工作“靶向精准”显得尤为重要。
“靶向精准”首先要解决好“帮扶谁”的问题。把真正的贫困人口弄清楚,把贫困人口、贫困程度、致贫原因等搞清楚,“贫困现状是什么,需要做什么,怎么做?”为贫困人口“私人订制”扶贫措施才能实现扶真贫、真扶贫。其次是解决“怎么扶”的问题。每个村、每一户的贫困情况不相同,脱贫需求、发展潜力各异,走同一条发展路子,容易“水土不服”。精准扶贫就得在“私人订制”上下功夫,因地制宜找到突破口。开对“药方子”,才能拔掉“穷根子”。要一对一做好扶贫计划,找准制约发展的原因,采取针对性措施。逐户落实帮扶责任人,制定“精准”脱贫计划,开展好种、养殖业、农村电商等技术培训,帮助打造特色农产品品牌,一步一个脚印推动贫困户就业增收、致富、同步小康。